润滑油组成成分及指标
2022-12-01 04:27:26 440次浏览
首先了解一下润滑油制作的工艺。润滑油由多组分构成,还有基础油,各种添加剂等。
1.混合比例:
两种油品混合时,混合比例很关键。假设设备里使用的油品为A,待用的另一种油品为B,那么应尽量减少A在B里面的比例,两种油品混合的比例越大,风险和危害越大。因此,在该用另一种油品时,应尽量减少旧油的残余量。
2.基础油类别:
对于润滑油和润滑脂来说,基础油都是主要的成分,混用时,尽量使用基础油相同的油。基础油分为两大类,一类是合成油,一类是矿物油,其中,常见的油都是矿物油,如果两种油的基础油分别是合成油和矿物油,一定要注意油品的相容性。合成油里面比较常见的是PAO(聚α烯烃,或者SHC),这种合成油和矿物油(API I类、API II类、API III类油)相容性较好,但是有些合成油和矿物油则不能相容。另外,合成油之间也存在相容性问题,合成油有多种类别,例如PAO和水溶性PAG就不相容,硅油和PAO也不相容。一般情况下,被标为特种油、军用油等品种的油品,一般含有特殊成分,应避免和一般油品混合。
3.添加剂种类:
一种润滑油里一般都含有多种添加剂,而添加剂属于化学物质,混用时容易发生添加剂之间互相反应和互相影响,造成油品性能变差,因此尽量使用添加剂配方类型一致的油品。
如果是不同设备、不同部位使用的油品应避免混合,例如液压油、汽车发动机油、汽轮机油等等,它们含有的添加剂在比例和种类上都不同。对于同一种用途的润滑油,例如齿轮油,也需要注意添加剂的种类。极压型油品含有各种硫、磷等活性组分,相互混用时,或者与一般的油品混用时,会发生添加剂相互干扰。另外,极压型的油品还需要考虑对金属的腐蚀性。除了极压型油品、还有抗磨型、抗氨型润滑油等都比较特殊。
4.稠化剂种类:
相比润滑油,润滑脂的成分里多了稠化剂,因此还需要考虑两种润滑脂的稠化剂种类。目前使用广泛的润滑脂是锂基脂——润滑脂是根据稠化剂种类命名,混用时尽量使用稠化剂相同的润滑脂,锂基稠化剂与铝基脂、钠基脂、聚脲脂、钡基脂、粘土脂等润滑脂的稠化剂都不相容。
5.黏度等级:
黏度(粘度)是润滑油重要的参数,设备需要多大黏度的润滑油都是有规定的,黏度过大会引起机器运转中温度升高(油液内部的摩擦过大),黏度过小,润滑油的油膜厚度不足以把运转部件隔开,产生边界润滑,造成机器磨损。因此,如果不可避免发生混用,应尽量保证黏度大小一样,或者越接近越好,这样就避免黏度变化过大。如果需要调整润滑油的粘度,应采用同一种油品(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润滑油)的不同牌号来进行调整。对于润滑脂来说,应保证两种润滑脂的NLGI稠度尽量一致、同时润滑脂的基础油黏度也尽量一致。
对于不了解性能的油品,如果确实需要混用,通过专门的油液检测来决定是否可以混用。混兑试验可以粗略观察两种油的相容性:两种油以1:1混合后加温搅拌相混,观察混合油有无异味或产生沉淀物、絮状物、泡沫增多、分层、颜色或者透明度变化等异常现象。除了油品之间的相容性,还要注意新油是否会影响系统部件,如密封件、管子、油漆和金属等。有条件的单位,或者重要的设备,使用油液检测来指导。
另外,在改用另一种油品后,设备在运转中要加强巡检,随时观察油品的色泽、透明度、油温等使用情况,目测检查是否出现油泥或者沉淀物、乳化、浑浊、泡沫或者气泡增加,注意有无部件腐蚀锈蚀,这些现象都说明油的性能可能出问题了,发现异常及时更换新油。
-
脱模油的用途有哪些?1. 保护模具:脱模油在混凝土、砖、瓦等建筑材料制造中广泛使用,用于避免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破损、变形等情况,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。2. 提高工件表面质量:在塑料、橡胶等制品加工中,脱模油可以预防工件表面出现气泡、凹痕等质
-
(1) 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,及本企业制定的定期换油计划,并运用科学手段进行分析、鉴定后,从设备润滑系统中的油箱(或油池)、管道、附件中,更换下来的油。(2) 有的设备由于设计、装配、修理、使用、维护等诸因素造成系统部分漏油,用盘、桶、
-
按化学组成分类类型主要成分特点与应用场景矿物油类石蜡油、机油、凡士林等矿物油成本低,通用性强,适用于金属铸造、混凝土预制件等硅基类硅油(如聚二硅氧烷)及其衍生物耐高温、脱模效果好,常用于高温环境(如玻璃钢、橡胶制品)蜡类蜂蜡、合成蜡、硬脂酸
-
公司主要生产的产品有金属加工油类,滑油油 脂类,齿轮油类,防锈油类,生物柴油,燃烧油, 脱模油、清洗柴油罐,汽油罐,液压缸清洗、各种油罐清洗等特种油。 公司拥有的技术设备和一批专业的技术人 员,以质量求生存,以信誉求发展。竭诚希望与世 界各
-
按化学组成分类类型主要成分特点与应用场景矿物油类石蜡油、机油、凡士林等矿物油成本低,通用性强,适用于金属铸造、混凝土预制件等硅基类硅油(如聚二硅氧烷)及其衍生物耐高温、脱模效果好,常用于高温环境(如玻璃钢、橡胶制品)蜡类蜂蜡、合成蜡、硬脂酸
-
关键性能要求脱模效果:一次脱模成功率高,无残留、无粘模。耐高温 / 低温:适应模具工作温度(如金属铸造需耐 1000℃以上高温)。化学稳定性:不与成型材料发生化学反应(如混凝土脱模剂需耐碱)。环保与安全性:溶剂型脱模剂需关注 VOC 排放,
-
典型应用场景示例混凝土预制件生产:使用水性高分子脱模剂,喷涂于钢模表面,确保混凝土构件表面光滑,无气泡。汽车轮毂铸造:高温硅基脱模剂喷涂于金属模具,耐受 1200℃铝液冲刷,同时减少模具损耗。食品烘焙模具:食用级矿物油或植物油脂类脱模剂,确
-
脱模油,又称脱模剂(Release Agent),是一种用于防止模具与成型材料粘连,并便于制品顺利脱模的化工助剂。其核心作用是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隔离膜,降低界面张力,使成型后的产品(如混凝土、塑料、金属铸件等)能轻松脱离模具,同时不影响模具
-
按化学组成分类类型主要成分特点与应用场景矿物油类石蜡油、机油、凡士林等矿物油成本低,通用性强,适用于金属铸造、混凝土预制件等硅基类硅油(如聚二硅氧烷)及其衍生物耐高温、脱模效果好,常用于高温环境(如玻璃钢、橡胶制品)蜡类蜂蜡、合成蜡、硬脂酸
-
按应用领域分类混凝土工程:用于预制墙板、桥梁、管桩等,要求耐碱性强、不影响混凝土强度。塑料加工:注塑、吹塑、挤出成型中使用,需匹配树脂类型(如 PVC、ABS 等),避免迁移污染制品。金属铸造 / 锻造:高温环境下使用(如铝合金压铸),要求
-
关键性能要求脱模效果:一次脱模成功率高,无残留、无粘模。耐高温 / 低温:适应模具工作温度(如金属铸造需耐 1000℃以上高温)。化学稳定性:不与成型材料发生化学反应(如混凝土脱模剂需耐碱)。环保与安全性:溶剂型脱模剂需关注 VOC 排放,
-
注意事项:模具表面需清洁无油污,否则影响脱模剂附着力。避免过量使用,否则可能导致制品表面缺陷(如油斑、气孔)。长期存放需密封,避免高温或阳光直射,防止成分变质。不同批次或类型的脱模剂混用前需做兼容性测试。环保要求:随着法规趋严(如欧盟 RE
-
按应用领域分类混凝土工程:用于预制墙板、桥梁、管桩等,要求耐碱性强、不影响混凝土强度。塑料加工:注塑、吹塑、挤出成型中使用,需匹配树脂类型(如 PVC、ABS 等),避免迁移污染制品。金属铸造 / 锻造:高温环境下使用(如铝合金压铸),要求
-
稀释比例:水性脱模剂通常需按 1:5 至 1:20 稀释(根据产品说明),溶剂型脱模剂需用配套溶剂稀释。干燥时间:喷涂后需等待溶剂挥发或膜层干燥(常温下 5-30 分钟),高温环境可缩短时间。金属加工行业:需求场景:铸造(铝合金、钢铁)、锻
-
稀释比例:水性脱模剂通常需按 1:5 至 1:20 稀释(根据产品说明),溶剂型脱模剂需用配套溶剂稀释。干燥时间:喷涂后需等待溶剂挥发或膜层干燥(常温下 5-30 分钟),高温环境可缩短时间。公司主要生产的产品有金属加工油类,滑油油 脂类,
-
施工方式:喷涂:通过喷枪均匀雾化,适用于复杂模具,效率高。刷涂 / 擦拭:用毛刷或抹布涂抹,适合局部或小型模具。浸涂:模具浸入脱模剂溶液中,适用于批量处理简单模具。技术趋势:多功能化:兼具脱模、防锈、润滑等多重功能,减少工序成本。智能化应用
-
关键性能要求脱模效果:一次脱模成功率高,无残留、无粘模。耐高温 / 低温:适应模具工作温度(如金属铸造需耐 1000℃以上高温)。化学稳定性:不与成型材料发生化学反应(如混凝土脱模剂需耐碱)。环保与安全性:溶剂型脱模剂需关注 VOC 排放,
-
按应用领域分类混凝土工程:用于预制墙板、桥梁、管桩等,要求耐碱性强、不影响混凝土强度。塑料加工:注塑、吹塑、挤出成型中使用,需匹配树脂类型(如 PVC、ABS 等),避免迁移污染制品。金属铸造 / 锻造:高温环境下使用(如铝合金压铸),要求
-
按化学组成分类类型主要成分特点与应用场景矿物油类石蜡油、机油、凡士林等矿物油成本低,通用性强,适用于金属铸造、混凝土预制件等硅基类硅油(如聚二硅氧烷)及其衍生物耐高温、脱模效果好,常用于高温环境(如玻璃钢、橡胶制品)蜡类蜂蜡、合成蜡、硬脂酸
-
脱模油,又称脱模剂(Release Agent),是一种用于防止模具与成型材料粘连,并便于制品顺利脱模的化工助剂。其核心作用是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隔离膜,降低界面张力,使成型后的产品(如混凝土、塑料、金属铸件等)能轻松脱离模具,同时不影响模具